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鮮蝦餅

每到安平的遊客均會聽到叫賣蝦餅試吃的吆喝聲,加入火燒蝦全蝦製作的蝦餅點心,不僅口感特殊蝦味十足,讓人一片接著一片吃個不停,也含大量的甲殼素、鈣質幫助骨骼生長發育。
它的製作過程:首先挑安平港的火燒蝦→去除蝦頭尾→打成蝦泥→加入蛋白、太白粉、麵粉、調味料、胡椒粉攪拌→放入蒸籠→冷卻切片→放至竹篩盤上,利用陽光曬乾存放→炸時鍋熱隨即膨脹成形即可食用。
而現在蝦餅口味眾多,有原味、黑胡椒、辣味、香蔥、墨西哥、泰式、墨魚口味等多樣化來迎合顧客全新的感受。
「鮮蝦餅」源於中國東南沿海,當時是為了保存夏季量產的鮮蝦,到冬季依然可食用所產生出的週邊食品。而後因「明」「清」時期,因海上活動活躍,將此產品傳入「印尼」。而由「印尼」當地華僑居發揚光大,改良成今日在印尼當地喜愛的零食。
 

蝦捲

臺灣早期辦桌外燴的料理,菜色總少不了一項炸物(肉捲),所以也練就了辦桌師父包肉捲的功力,而這道美味的蝦捲也是這樣演進而來的,再加入安平港大燒蝦為內餡就更加蝦味十足了。
蝦捲使用豬網膜包裹虱目魚漿、火燒蝦、豬絞肉、蔬菜做為內餡,外皮再沾上一層特製炸粉,以170℃油鍋油炸,金黃色澤甚是誘人,外酥內嫩多汁的口感,無論配飯或單吃皆美味。
 

蚵仔煎

臺灣的西南沿海沙岸一帶,皆有大量養殖,外海水質清澈品質較好無污染,另有少數野生「蚵仔」攀附於岩石上的石蚵,及金門、澎湖都有較多的石蚵,體型較小口感軟Q紮實,巧妙不同,安平港臺江內外海,養殖了大片蚵田,串串蚵殼,垂掛在蚵架上,藍天碧海,呈現出養蚵人家的風光,放眼望去蔚為壯觀,美不勝收。
安平港擁有它獨特的地理環境、水岸、古蹟、水鳥、夕照在這裡,一覽無遺,尤其是「安平夕照」,更是全臺十大美景之一,尤其是在古蹟風景區,傳來陣陣蚵仔煎的香氣撲鼻及攤販們吆喝著「人客!來坐喔!麥呷蚵仔煎嘛?」還有那蚵仔在煎盤裡跳躍著,配合蛋香、豆芽菜、青菜的脆度及粉皮的Q勁、酸甜醬汁,簡單的配料卻有著不平凡的平民小吃,真是老少咸宜,更堪稱為老外心目中票選最想來臺品嚐的小吃「第一名」。
 

蚵捲

安平的蚵仔口味多變化,尤其是做成蚵捲一樣香味十足,做法與炸蝦捲雷同,只是內餡換成主角是蚵仔,但口味要略帶有白胡椒粉及少許五香粉,再加上韭菜末,配上鮮蚵最為搭配,也才能將蚵捲的香氣顯現出來。 外皮也可以豬網膜或豆皮衣來包裹,沾上炸粉,炸出金黃色澤,香酥鮮嫩,有著與蚵嗲的味道類似,配上醬汁芥茉是一項下酒、佐飯、點心的好良伴。

豆花

傳統豆花的製法是利用無基因改造之有機黃豆或黑豆,浸泡再磨成豆漿、去渣,煮熟後放入熟石膏粉或地瓜粉、鹽滷,溶入凝固形成豆花,其過程繁複,火侯、技術要純熟,否則會產生不夠綿密及焦味,這得考驗各家之功力。
豆花吃法又可分冷熱兩種,夏天如果吃碗透心涼的豆花,加入珍珠粉圓或紅豆、花生仁、檸檬,真的是美味滿分;冬天來碗薑糖熱豆花,一定可以溫暖你的胃,過癮極了!

虱目魚丸湯

虱目魚其生態習性從河川中的淡水到河口紅樹林區到海洋中的砂質底地形或珊瑚礁區的環境,皆有其蹤跡廣泛分佈在印尼、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台灣南部較常見尤以安平地區為最盛產。由於此魚較不能耐寒,若水溫降至14℃以下,即有被凍死的現象,故養殖需有越冬的準備,能適應各種不同鹽度的棲息環境。
虱目魚最好吃是約一臺斤至一點五臺斤,一整尾的虱目魚可以分為下列部位:
虱目魚肚:虱目魚雖然肉質甜美,但它的多刺也常常讓人聞之卻步,而害怕虱目魚刺的人有褔了,無刺虱目魚肚的作法是靠店家對於虱目魚了解透徹,加上純熟的殺魚技巧,可以將虱目魚肚和腹腔肋骨精準的分離。
虱目魚頭:虱目魚頭富含維生素和保護皮膚之多醣體,且多量EPA與DHA可提高腦部資質與預防血酸。
虱目魚皮:魚皮富含超多的膠質與維生素,膠質不但可養顏美容防止老化、黑色魚皮更有助於眼睛角膜之健康。

蜜餞

清領末期安平港與中國間貿易興盛,許多渡海來臺的唐山客必須時常往返臺灣海峽,為了不讓隨船運送之新鮮蔬果腐爛,便將蔬果以天然方法利用醃漬、糖漬、曬乾等方法來製作蜜餞及菜乾,以此方法脫水來防止發霉及腐爛,延長食物的保存。
安平老街上的蜜餞店這麼有名,就是利用這些古法釀製,再加上天然的漢藥配方入味,使得安平老街蜜餞更具有養生的效果,遠近馳名!更有情侶們互贈蜜餞來表達情意,其酸甜的滋味就如同戀愛的滋味「甜甜蜜蜜」。

 資料來源:安平區公所發行之安平小吃巡禮